论洋县的风景,怕是再写十段八段也不得够。还是再和你聊聊舌尖上的洋县是怎样的味道吧~
虽然说是洋县“面皮”,但用的还是本地特产大米。在当地家家会做,说基因里就带着面皮菜谱也不为过。
不论早餐午饭,面皮在店里总有一席之地,盛一碗就是菜品,咥吃两碗就是主食。晶莹透亮,筋道弹牙,4块钱的价格,只有西安一半。
再搭一份同样民间家常的菜豆腐,就是标准的“洋县套餐”,去玩几天早饭就吃几碗,百吃不厌。
洋县的朋友还请我咥了几个大菜,感觉相当的巴适,去玩的小伙伴有机会一定得去尝尝。
首先是「绵阳市石头鱼」,他家的蒜瓣鱼深得我朋友的青睐。
看似爆辣的外表下尽是油泼后的香气,辣味退居二线,撺掇着鱼肉的鲜美,底下铺着的蒜瓣更是绝味。有一瞬间,我是真想连底儿都打包回西安拌面的。
我们当时是托老板外送来的,听说在店里吃现杀的鱼头烧汤也是一绝。人均60上下,和西安的物价比起来,四舍五入不要钱。
想吃重口河鲜的,推荐去咥这家「家客来·痴大虾」,是洋县一位特别好客的阿姨推荐的。一盆菜半盆虾特别扎实,半天吃不到底儿。虽然麻辣味很重,但开背的虾肉不散,足以证明非常新鲜。还有园林路的擀面皮,来年看油菜花一定要去再吃一碗。吃得几顿,让我发现洋县人特别能喝酒,西安走一个就是一盅,而当地走一个则是碰三碰。
赶巧洋县谢村的黄酒与绍兴酒齐名。原料为香米、糯米和冠绝天下的洋县黑米,外加秦巴山区有名的当归、栀子等多种药材,浓郁米香之余是药香徐徐。
无糖自甜,不染自黄,浅酌即醉,用洋县话来说此番滋味就是“nia耶”!也就是官话中的好喝“死了”。不管遇到好酒、好饭、好景、好人...各种“nia耶”就是洋县的极致。
酒是好酒,一定要注意切莫贪杯!
关于这座小城,无不是始于风景,陷于美食,忠于人情。
#04关于洋县,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它没有被商业化的慢生活。
8块钱的大碗面
虽然这里离汉中很近,但在菜市场还得用现金。体验小城特有的慢节奏与低物价,会让人身心放松。
市场的卖家,很多都是家里自己种的菜、产的鸡蛋,攒上五日、一周,便把吃不完的自产果蔬运来集市换些零用钱,大概是走现金能够避免老婆查账吧~
我其实非常乐意备好零钱去这样的市场转转,因为是县里人家自吃自用的果蔬、鸡蛋,也算是第一手的无公害农产品了。
来之前从没想过,逛菜市场也有小南门集市淘宝的感觉,而价格却只有西安的一半。如果是自驾来玩,哥几个露营烤个菜也别有一番风味。
出门打车10分钟,几乎可以到县城里的任何地方。我还在十字路口遇见一个小“开元”。
本想在西安终老,但现在我悟了!未来哪天卷不动了,我就润去洋县,说不定还真能“把生活过成一首诗”,半步小城美味,半步自然田园。
///
进可散心,退可避暑。只需一小时的高铁,就能切换出全新的周末:
走进崇山峻岭之间的各色水泊,看变化万千的自然画卷;
品汉江鱼虾之鲜,捧黄酒与曾路过此地的杜甫、苏轼等文豪隔空对饮,也是一桩美谈;
入市集走一遭小城烟火,归来时满血笑对生活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