旱地变水田、水田成风景……洋县龙亭镇几年前还是一片种植小麦的旱地,如今,已然形成“田成方、水相连、路成网、树成行”的现代农业新风貌。地处丘陵地带的汉中市洋县龙亭镇,生态环境良好,有效土层在60厘米以上,水土流失率低。但是,由于旱地的自然条件,多年来以种植小麦、油菜、玉米、红薯为主,经济效益低下,一遇干旱天气就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。年,为认真落实国家“占优补优、占水田补水田”政策,真正做到提质增效,加快推进全县“旱地改水田”工作,洋县制定了《龙亭镇老君村等3村旱改水项目实施方案》。建设高产稳产农田预算总投资.44万告别“望天吃饭”汉中洋县旱地变水田据了解,洋县旱改水项目区位于龙亭镇老君、黄索溪、平溪、邓家沟村,项目预算总投资为.44万元。施工主要内容为平整田块块,田间路和生产路共计米,农渠米,石坎条。通过土地整理,改造后的项目区配套完善了耕地防护措施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,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,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,将项目区建成“田成方、路相通、渠相连、旱能灌、涝能排”的高产稳产农田,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,机械化作业水平得以提高,从而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和耕地产出率,农业效益明显增加。不再“靠天吃饭”旱地变水田旱涝保收告别“望天吃饭”汉中洋县旱地变水田旱改水是提质改造、补改结合的重要手段,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好事,也是群众热切期盼的大事。年,项目区通过梯田修筑,灌溉与排水等措施,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,保证粮食高产高质。通过一系列工程的实施,对山、水、田、林、路等进行综合整治,落实管护制度,提高土地利用效率,并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起到示范作用。“更重要的是,旱改水后农民再也不用靠天吃饭,像邓家沟村的属于丘陵地带,一遇干旱就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。改成水田后,水大了可以排,少了可以灌,旱涝保丰收。旱改水后每亩地相比之前可增收元左右。”项目有关负责人说。保护资源不含糊,保障发展不迟疑。洋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折射的是陕西省提质改造的决心。“多年来,陕西省通过采取有力措施,强化主体责任,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,严守耕地红线,着力加强耕地数量、质量、生态三位一体保护,落实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,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确保到年实现全省耕地保有量不少于万亩,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万亩的目标。”陕西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处长唐亚平说。来源:凤凰网陕西频道